德宝矮马

品种别名
  • 【中文】guoxia(果下马)
  • 【英语】Baiseshishan Pony(百色石山矮马)
品种描述
德保矮马( Debao pony )原名百色石山矮马,属驮挽乘和观赏兼用型地方品种。体重106~111千克,体高0.94~1.03米,体长1.01~1.02,胸围1.00~1.18米,管围10.7~12.7厘米。德保矮马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的马隘镇、那甲乡、巴头乡、敬德镇、东凌乡。德保县其他乡镇及毗邻的靖西、田阳、那坡等县也有分布。德保矮马体型矮小、清秀,结构协调,体质紧凑结实,少部分马较为粗重。头长而清秀,额宽适中,鼻梁平直,鼻翼开张、灵活,眼大而圆,耳中等大,少数偏大或偏小,直立。颈长短适中,个别公马微呈鹤颈,头颈、颈肩结合良好。髻甲低平,长短、宽窄适中。胸宽而深,腹部圆大,有部分草腹。背腰平直,腰尻结合良好,尻稍短、略斜。前肢肢势端正,后肢多呈刀状,部分马略呈后踏肢势。关节结实强大,部分马为卧系或立系,距毛较多,蹄质坚实。鬃、鬣、尾毛浓密。根据对德保县856匹矮马毛色的统计,骝毛470匹,占总数的54.91%;青毛135匹,占总数的15.77%;栗毛128匹,占总数的14.95%;黑毛58匹,占总数的6.78%;兔褐毛28匹,占总数的3.27%;沙毛21匹,占总数的2.45%;花毛16匹,占总数的1.87%。少量马的头部和四肢下部有白章。2008年德保矮马共存栏1578匹,其中种用公马390匹、基础母马983匹;中心产区德保县存栏惠保矮马998匹,其中种用公马236匹、基础母马641匹。德保矮马已处于濒危维持状态,近年正在实施保种计划。
繁育历史
产区养马历史悠久。据《德保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元年(1522),议定各土司贡马,就彼地变价改布政司库,其降香、黄蜡、茶叶等物仍解京师。国朝额定各土司三年一次贡马。” 说明在此前德保人民已饲养马匹。我国古代称矮马为“果下马”,始于汉代,因体小可行于果树下而得名。“果下马”见于古书及出土文物,远在西汉时,在广西便有铜铸矮马造型:“中间一人骑马,人大马小,周围多人作舞”。广西百色粤东会馆的雕梁中仍可见矮马造型。1981年11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王铁权研究员组织的西南马考察组在广西靖西与德保交界处第一次发现一匹7岁、体高92.5cm的成年母马,此后又多次考察德保地区矮马资源。1986-1990年以广西德保为基地,农业院校、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有关所介人,结合养马学、生态学、血型学、考古学、历史学多学科进行研究,大量数据证实了德保矮马的矮小性是能稳定遗传的,德保矮马是一个东方矮马品种,体高一般在106cm以下,有别于体高110~114 cm的百色马。
目前主要养殖国家地区
数据集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