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马
品种别名
- 【英语】New Barkol(新巴里坤马)
品种描述
伊吾马(Yiwu)曾命名为新巴里坤马(New Barkol),属以驮为主、驮挽乘兼用型培育品种。体重377~399千克,体高1.31~1.46米,体长1.39~1.56米,胸围1.59~1.79米,管围18~21厘米。伊吾马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东半部的原伊吾军马场。主要分布在伊吾军马场以及巴里坤和伊吾县的部分乡场。伊吾马体质结实,躯体粗壮,结构协调,体形呈方形,性情温驯,有一定的悍威。头中等大、稍干燥、多为直头,少数为半兔头。鼻孔大,眼饱满,耳短厚。颈长中等,头颈、颈肩结合良好。髻甲宽厚,长短、高低适中。胸宽而深,背腰平直,长短适中,腹部充实。尻中等长,较宽、稍斜。前肢肢势端正,后肢有刀状肢势。四肢粗壮,关节强大,系长短适中,坚强有力。蹄大小中等,蹄质坚实,多正蹄。鬃、鬣、尾毛厚密。毛色多为骝毛,有部分栗毛、黑毛,其他毛色极少,部分马头部和四肢有白章。2007年末,伊吾马存栏326匹,其中基础母马280匹、种用公马马18匹,伊吾马已处于濒危状态。
繁育历史
伊吾马是以哈萨克马为基础,导人部分伊犁马血液培育形成,即采用国内马种间互交育成。1955年由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马场引入哈萨克马1200余匹,1957~1958年又先后由伊犁和石河子地区引入伊犁马600余匹、哈萨克马1500余匹。1959年以前,分别对哈萨克马和伊犁马进行本品种选 育。1960~1961年曾引人顿河马和卡拉巴依马对伊犁马和哈萨克马进行杂交改良,后因其后代不适于军用而停止杂交。以后又将引入的顿河马公马和卡拉巴依马公马及其杂种后代及时淘汰处理,因此,伊吾马基本未受上述外来品种的影响。根据1962年全军军马选种会议精神,结合马场实际情况,制定出以哈萨克马作基础与伊犁马杂交,育成以驮为主、驮挽乘兼用马的方针。1962年后用伊犁马公马与哈萨克马母马杂交,或用哈萨克马公马与伊犁马母马杂交,所得后代含哈萨克马血液75.0%~87.5%,含伊犁马血液12.5%~ 25%,然后进行横交固定。伊吾马既保持了哈萨克马耐粗饲、适应性强、驮载力大、能爬山的特点,又具备了伊犁马体格大、结构匀称、前胸发达、背腰平直、骑乘速度较快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我国地方马种的优良特点。选育措施上,除适量进行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杂交繁育外,主要采用严格选择种公马和组建母马核心群进行选配,小群固定配种,加强断乳驹的饲养管理,二三岁育成马在山区放牧锻炼,并在冬春季节进行补饲,从而保证了伊吾马选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1984年7月10一25日原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在伊吾马场召开品种鉴定验收会,确认培育的马已具备了各项品质要求,宣布品种育成,由原农牧渔业部正式命名为“伊吾马”。1985年“伊吾马的选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伊吾马场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军事装备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军马退出军队,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取代了大规模的经营模式,机械化代替了马原有的功能,伊吾马数量大幅度减少。
目前主要养殖国家地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