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马
品种别名
- 【中文】xikang(西康马)
- 【中文】kang(康马)
品种分型
- 【英语】Maiwa Type(麦洼型)
品种描述
甘孜马(Ganzi)原为藏马的一个类群, 因产区旧属西康,又称西康马或康马,藏语为“博打”,属乘驮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体重253~306千克,体高1.20~1.33米,体长1.12~1.37米,胸围1.41~1.65米,管围约20厘米。甘孜马主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色达、白玉、德格、理塘、甘孜等县,广泛分布于甘孜全州其他各县。历史上曾被引入邻近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现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芜族自治州红原县,当地称为“麦洼马”。甘孜马体质结实、干燥,或略显粗糙,体格中等。头中等大小,多直头。颈较长,多斜颈,头颈、颈肩结合良好。警甲高长中等,胸深广,腹稍大,背腰平直。尻部略短、微斜,后躯发育良好。四肢较长而粗壮,肌腱明显,关节强大,蹄质坚实。尾毛长而密,尾础高。据统计,青毛占35%,栗毛占27%,黑毛占17%,骝毛占9%,其他毛占12%。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局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畜牧局统计,2005年末共存栏甘孜马40.24万匹,其中基础母马11.60万匹,种用公马0.93万匹。各县中,理塘县存栏7.47万匹,甘孜县存栏4.69万匹,德格县存栏4.36万匹,其他各县存栏均在3万匹以下。
繁育历史
原来产地的民族主要为羌族,后来藏族由西藏东移,人口陆续增加,成了当地的主要民族,并带人西藏地区的藏马,这对甘孜马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据1939年《西康概况》记载,元朝以来的商业往来中,藏族商人常骑骏马赶逐驮牛,驮运各种土特产,如羊毛、皮张、虫草、贝母等,来康定(原名打箭炉)交换大茶、布匹等物品。据《甘孜、炉霍、新龙概况》记载,甘孜家畜以牛为最多,羊次之,马多为西宁种。由此可知甘孜马为青海玉树马与当地马杂交培育形成。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炉霍、新龙等丘陵地区的甘孜马曾被引人到邻近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称为麦洼马。据资料记载,麦洼马的主产区麦洼部落原系西康北章古(现炉霍县)及色达附近的-个小游牧部落,游牧于麦柯河一带,故名“麦洼”,麦洼部落于1919年从西康地区迁移至麦洼地区进行游牧。经过长期的选育和风土驯化,形成了胸部发达、耐劳性强、四肢粗短、体长结实的麦洼马。
目前主要养殖国家地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