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鞍伤
别名:无
简介:鞍伤是指由于鞍具压迫、摩擦而使脊背、鬐甲等处出现的损伤。长途驮运、骑乘、驾辕而瘦弱的马骡为多发。
根据症状进行辨证。病初脊背或鬐甲出现大小不等、程度不同的被毛脱落和皮肤损伤,创面红肿,渗出黄色或带血液的液体,触之热痛。如不及时停止使役,鞍具不加修饰,继续压迫、磨损患部,则病情日渐加重,以至化脓、溃烂、坏死,甚至形成瘘管,外流脓血,经久不愈。轻证精神、食欲、口色、脉象无明显变化,严重者或可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及逐渐消瘦等现象。
宜外治、内治相结合。
1.外治
(1)初期: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为主。发现鞍肿后,用温饱和盐水浸毛巾或布,在肿胀部揉摩1h以上,再用棉垫盖上,第二天即可消肿,也可用鸡蛋清厚厚涂于肿胀处,仍可备鞍使役。也可选用以下药物。
①热花椒水:花椒100g,水煎取汁,候温擦洗肿胀部。
②防风汤:防风50g、荆芥50g、花椒30g、薄荷50g、苦参60g、黄檗30g,水煎2沸取汁,候温冲洗肿部。适用于热肿无破溃者。
③葱归消肿汤:带根葱头7个、当归40g、独活40g、白芷30g、甘草20g,水煎取汁,候温反复冲洗肿部。适用于热肿无极溃者.
④荞麦面120g、明矾150g,共研为细末,浓茶水调合成糊状涂擦患部。若局部温度增高时,加大黄50g、栀子35g。适用于各种不明原因的炎住肿胀。
(2)肿胀未破时:可用白及拔毒散(见胸黄),加鸡蛋清5个,面粉适量,用冷水调和后贴于肿处。如肿胀已呈波动状,用针穿刺排出液体后再行涂敷。
(3)破溃化脓或久不收口:以去腐排脓、生肌收敛为治则,选用以下方剂治疗。
①先用浓盐水或防风汤冲洗患部后,用生肌散(见瘘疮)或丹矾散 诃子9g、黄丹15g、枯矾30g,共为极细末,撒布患处。
②先用艾椒水(艾叶60g、花椒10g,加水煮沸)或野菊花煎汤清洗局部,再以桃花散(见创伤)撒布。
③生肌消毒散:苦参120g、龙骨120g、大黄120g、牛子1205、明矾1209、雄黄1209、没药60g、乳香60g、荆芥60g、生杏仁60g,共研细末,用醋调和后涂之。若伤口腐烂有臭气时,可在方中加入冰片60g。
④儿茶30g、海螵蛸30g、炉甘石15g、轻粉15g、冰片9g、雄黄9g、黄米500g(炒成黄色),共为极细未,用米醋搅拌摊在布上敷在鞍伤处。
⑤红自散:血竭50g、白及50g,共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常规处理伤口后,将药面均匀撒布于创面,再用纱布包扎;也可用香油调膏敷用。
⑥侧柏叶、松叶、棕树叶各等份、冰片少许,前三种药炒炭,再加冰片,共研细末,创面撒布。
⑦枯矾、龙骨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创面。
⑧脱腐生肌散:枯矾15g、冰片15g、章丹15g、煅石膏15g、雄黄15g、朱砂9g、陈石灰30g、共研极细末,撒患处。
⑨八宝生肌散加味:煅石膏45g、龙骨30g、枯矾25g、没药20g、儿茶15g、陈石灰15g、血竭10g、章丹10g、樟脑10g、冰片5g,共研极细末,将患部污物、干痂除去、洗净后撒布。
(4)形成瘘管时:可用脱脂棉卷白降丹制成药捻,填入管腔内,使药捻与管壁、管底部密切接触,一般用药1~2次,每次相隔7天左右。必要时,将瘘管切开,并将腐肉清除,然后撒布生肌散(见瘘疮)或丹矾散(见鞍伤)。或用冰雄黄檗膏:冰片20~100g、雄黄30~150g、黄檗40~200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200~600g,调匀,将伤部及周围皮肤用温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清洗,除去异物及脓汁后,敷药物于病变部,周围涂擦5外碘酒,每日换药1次。
2.内治
以清热解毒、散淤止痛生肌为治则,方用连翘败毒散:连翘50g、蒲公英60g、金银花30g、桔梗15g、甘草15g、乳香20g、没药20g、赤芍20g、当归30g、红花20g、防风20g、荆芥20g、薄荷3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鸡蛋清5枚、黄酒120ml为引,一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5剂。本方适用于鞍伤初期和中期破溃,脓汁未清者。
3.针灸
禾溃者,可针其周围,以防走窜。
1.加强锻炼,增强马匹体质:长期休闲不运动或初次骑乘的马匹,如突然剧烈骑乘,最容易发生鞍伤。所以,要求加强锻炼,经常备鞍骑乘。
2.马鞍要适合马体:马鞍的大小必须与马背相适合,备鞍后,鬐甲部、背中线及腰部不受挤压。
3.正常备鞍:马体要刷净,汗屉要干净,皱褶要展平;汗屉、马鞍要顺毛拉放;马鞍位置正确,肚带松紧腰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