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蹄


名称:滚蹄

别名:屈腱挛缩

简介:滚蹄又称屈腱挛缩,系由于板筋缩短,蹄底后翻,运步时呈蹄部向前滚动姿势的病证,后肢较前肢多发。

辩证要点


多因管理不当,劳役过度或长途运输,久役伤筋,或道路不平,猛上高坡、奔走过急,失足踏空蹉跌,致使屈腱发炎,日久屈腱挛缩引起。此外,寒湿侵袭,气滞凝结,或蹄腕受伤,腕部太软,或蹄尖过削,蹄踵增高,患畜为了避免屈腱过度紧张而蹄踵下沉不充分,蹄壁前倾,日久亦可诱发本病。病初患肢屈腱紧张,系部直立,蹄壁前倾,运动时蹄前部着地,向前滚运,日久蹄尖严重磨损,屈腱拘紧短缩,变厚变硬,屈曲难伸,蹄向后翻。严重时蹄臼后翻。运步时以蹄尖和蹄前壁着地。

治疗方案


以矫正蹄形为主。轻者合理削蹄,装特制象鼻蹄铁或蹬状蹄铁;严重者巧治滚蹄穴。

1.巧治:滚蹄穴。患畜侧卧、三健肢靠拢保定,将病肢蹄冠部放在埋好的木桩旁边。以后用绳套套在蹄踵部,再用一木棍插入绳套另一端,木棍的前端别在木桩上,木棍的另一端别在术者脚上(或用助手拉住木棍的另一端)。术部剪毛消毒,中宽针针锋与屈肌腱平行刺入穴位1cm左右。病轻者,顺腱纤维方向摆动针锋,劈开病腱;病重者,扭转针锋,左右摆动,切断部分筋腱,针体逐渐深入的同时用力推动木棍,使患蹄恢复正常位置。出针后,再用力推动几下木棍,患蹄转正时可听到“咔吧”一声响,应立即停针。出针后针孔涂以碘酊,撒布少许消炎粉,用绷带包扎。术后令家畜小心站起,以防造成屈健全部断裂。术后宜静养4~5天,1周之后可短时间慢步牵引。术后休养月余,保持厩舍清洁干燥,每日适当牵遛。患畜初次钉掌后,掌前象鼻易磨损,当磨损达1/3时,即换新掌,以防止患蹄复发。

2.火针:前臼(后臼)、明堂(劳堂)穴,针尖向上刺入1cm深。针前削蹄,矫正蹄形,装突球蹄铁。针后用酒精棉球2个,先后放在前臼(后臼)穴处燃烧,约10min,烧毕即将患畜牵在平路上,跑半小时,继套车2h,以助患肢伸屈活动。此法适用于轻症病畜。

3.烧烙:患肢“推磨式”保定,先将蹄底铲平铲薄,以蹄心微显嫩肉为止;然后用烙铁烧烙蹄心及蹄后软骨部,随烙随推动木棍,烙到蹄转正常为止。此法适用于滚蹄初期。

4.内治:以舒筋活血、养血柔肝为治则,手术后选用舒筋活血散:伸筋草50g、当归50g、红花20g、桃仁20g、丹参50g、牛膝80g、土鳖虫20g、制乳香20g、制没药2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加蜂蜜120g,黄酒250ml,童便1碗,一次灌服,每日1剂,连3~5剂。

预防方案


数据集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