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殷墟时期的文化,除了突然有了马车之外,还在其他方方面面与早商中商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也和马车一样,带着某种突变性。考古学家许宏总结了很多晚商时期新出现的事物。
比如商王的大墓。目前发现最大规模的早中商墓葬面积仅为12.8平方米,均没有墓道。但是到了晚商,超大规模的墓葬突然出现,第一等级的王级大墓都位于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墓室面积在20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之间,其中有8座大墓各有四条墓道。
盛大的墓葬伴随着大规模的殉葬与人牲祭祀的宗教仪式。李硕在畅销书《翦商》中仔细描摹了殷墟残忍的人牲祭祀与殉人现象,目前在殷墟大约发现了3000座祭祀坑,坑内人牲至少有3万。用人来祭祀出现在晚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祭祀祖先要杀人、造房子要杀人奠基,铸铜也要杀人。这种残暴的宗教仪式,在早商时期是罕见的。
再比如都邑的布局。无论是早商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还是中商的洹北商城,都有着较为方正的整体布局,四四方方的城,四周有城垣或城壕,宫殿区位于城内,看起来和后世的中国城池颇为相似。然而,殷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甚至还没有搞清楚整个殷墟的城市布局。按照传统的看法,殷墟的面积在36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有一个参照系的话,36平方公里与广州越秀区相当。很多学者认为,在殷墟甲骨第五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帝乙、帝辛(纣王)时期,殷墟迎来了人口的高峰期,估计的人口数在14万-15万人之间。然而殷墟的实际大小也许远不止此。2017至2018年,在离殷墟核心区十公里外的辛店,又发掘出一个规模极大的铸铜作坊,这就意味着,36平方公里以外的地方,也有人的聚居,可能也有族邑的存在。如果以此为半径,殷墟面积将达到300多平方公里,这大大拓宽了以往对殷墟的认识。“外围估计族邑比较稀疏一些,肯定没那么密集,我们觉得这30多平方公里可能是城区,外围是郊区,甲骨文里也有城郊分别的证据。”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样的体量在三千多年前是惊人的,甲骨文中称殷墟为“大邑商”,当时的人们大概也惊叹于它的散漫无垠吧。
当然最大的“突然出现”的东西,是甲骨文。我们在各个史前新石器文化中都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刻画符号,早商时期的郑州商城内曾发现两片牛骨刻辞(非考古发掘而出),小双桥遗址中出土了朱书陶文,但这些都是零星的、极少量的、碎片式的,无法和殷墟时期动辄上万片的、有着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的甲骨文相比。二者之间缺乏明显的过渡时期。
所有的这些“突变”,似乎昭示着晚商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